7月9日上午,在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课堂上,中国非遗协会漆艺分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周剑石以《日本漆艺的演进史》为题,通过“以史为纲、以技为脉、以美为鉴”的立体化授课方式,为全体学员系统解析了日本漆艺的发展脉络与工艺精髓。
周教授的课程以“时间轴+技术流”双线并行的方式展开。他以日本飞鸟时代至近现代的漆艺演进为框架,结合大量高清文物图像与复原工艺视频,直观呈现了“莳绘”“沉金”“螺钿”等代表性技法的演变过程。在讲解江户时代“琳派”艺术时,他特别展示了清华大学漆艺工作室仿制的经典作品,通过实物对比分析日本漆器“精微细腻”的审美特质。
为强化教学互动,周教授设置“技术还原”环节:邀请学员现场触摸不同时期的漆艺材料样本,并演示中日大漆处理工艺的差异。有学员表示:“周老师用实物对比让我们理解了日本‘梨子地’肌理与中国‘犀皮’技法的异同,这种沉浸式教学印象深刻。”
在讲解过程中,周教授特别强调了中日漆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指出两国漆艺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例如,在古代,中国漆艺技术东传日本,为日本漆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近现代,日本在漆艺材料研发、工艺创新等方面的成果,也反过来为中国漆艺界提供了借鉴。
此次《日本漆艺的演进史》课程,为非遗传承人研修班的学员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国际漆艺发展的窗户。通过对日本漆艺的学习,学员们将在拓宽视野的基础上,更好地反思和发展中国传统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