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下午,在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课堂上,省公共文化专题库专家委员、荆州市非遗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赵玉春立足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背景,聚焦“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实施关键节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题给学员带来课程讲解。
赵玉春从非遗保护的核心理念、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维度展开讲解。他首先强调了非遗保护的“活态传承”特性。他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静止的文物,而是依托于人、以技艺、表演、习俗等形式代代相传的生命体。
在谈到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承时,赵玉春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了现代科技如何为非遗记录、传播和产业化赋能。他特别提到:“利用VR、AI等技术还原传统工艺场景,既能留存珍贵资料,又能吸引年轻群体参与,是未来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课后答疑环节,学员们结合自身传承实践,就非遗项目申报、传统技艺市场化等话题向专家请教。一位来自荆州的漆艺传承人提出:“如何在保持手工技艺纯正性的同时拓宽销售渠道?”赵玉春建议:“可通过‘非遗+文旅’模式,打造体验工坊,让消费者参与制作过程,既传播文化又创造经济价值。”
此次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非遗保护的使命与路径,可助力学员未来将把所学融入实践,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上一篇:【研培课堂】 周剑石教授讲授《日本漆艺的演进史》 研修课堂再现东瀛漆艺魅力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