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第一课——筑牢暑期“防护网”
2025年7月7日,学院红领巾志愿团、螺丝钉志愿团及“童梦护航”志愿团联合枣林社区、郢东社区和丰收村,正式启动“七彩假期”暑期爱心托管班系列活动。首日课程聚焦儿童暑期安全痛点,以“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题,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堂生动实用的“安全必修课”。
活动现场,学院志愿团队与辖区民警创新协作,将安全知识转化为生动实践。民警结合真实案例,以“现身说法”形式讲解溺水危害及自救技巧;志愿者通过情景模拟和“安全知识大比拼”互动问答,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和趣味互动中牢记“六不准则”。
二、非遗特色课——传统文化“活”起来
在郢东社区,螺丝钉志愿团以“荆楚非遗文化”为主题,精心打造沉浸式文化课堂。志愿者团队从省级非遗课程资源中甄选曾侯乙编钟主题纪录片,通过呈现考古现场影像与编钟古乐演奏,孩子们在视听双重震撼中感受了千年礼乐文明的独特魅力。
枣林社区的课堂以“一把扇子的非遗之旅”展开。红领巾志愿团的志愿者用趣味故事串联起团扇、折扇的制作工艺,并设置情景化创作环节:孩子们在扇面空白纹样上创作,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色系结合,创作出他们自己的“国潮扇”。课程还融入趣味非遗书法体验,孩子们以报纸为媒,在墨香中感受汉字之美。
丰收村的非遗飘漆制作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童梦护航”志愿团的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通过滴染、旋转等技法在纸扇上创造纹样。当五彩漆液在水中晕染开来,孩子们惊叹于“瞬间即永恒”的艺术魅力,亲手制作出了专属非遗漆扇。
此次课程依托我校非遗特色优势,既系统科普展现了非遗传统文化,又鼓励了儿童创新表达。学院志愿者将持续推进“非遗进社区”活动,帮助非遗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让千年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新的生命力。
三、团队特色课——3D打印点燃科技梦
螺丝钉志愿团策划的3D打印特色课在郢东社区活动室顺利开展。课程依托志愿者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的专业优势,通过理论科普、互动实践与创新拼装,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科技探索之旅。“设计师如何将天马行空的想象转化为实物?”志愿者以趣味提问切入,结合动画演示与实物模型,系统讲解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及发展前景。
志愿者特别引入湖北省爱心托管班“科技盒子”教具,发起“零件识别挑战赛”,孩子们分组观察盒子里的工具和零部件,运用刚学到的3D打印知识判断哪些部件可通过该技术制造;在太阳能飞机三维拼装环节,通过指导组装翼板、机舱等立体组件,帮助孩子们建立空间概念,锻炼动手实践能力。3D打印特色课为少年打开认知现代制造技术的大门,为科普教育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