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五金”建设,加快数字转型,10月28日,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艺术工程系“数字人微课”教学比武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由学院副院长杨小丙指导,教务处副处长周梦竹、莫永东,艺术系主任王宗元,艺术系党总支书记李军,系部副主任周丽皎、李佳明及主任助理杨妍共同组成评审团,以专业视角为参赛作品打分评议,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以训促研,探索“AI+艺术”教学新形态
本次教学比武以“5分钟数字人微课——用AI讲好一节课,让课堂更生动”为主题,旨在推动教师掌握数字人制作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探索“AI+艺术”课堂新形态,为省级教学能力比赛和在线精品课程培育种子作品。自10月15日启动以来,得到全体教师的积极响应。系部于10月16日开展数字人制作工作坊,邀请专家现场演示教学,助力教师攻克技术难点。参赛教师围绕文创产品开发、传统纹样应用、界面设计、角色创作等多个艺术专业方向,精心打磨微课视频、教案、PPT及说课稿四类材料,严格遵循“数字人全程出镜、口型同步、画面嵌入PPT录屏”等规范要求,刻苦训练,教学创新能力和AI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专业评审,锚定教学质量核心导向
评审团严格对照“教学内容、数字人技术、教学设计、视频效果、创新与反思”五大维度评分标准公正打分。重点关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政融入度,数字人形象、口型及音色的协调性,以及教学设计的互动性与创新性,确保数字人微课既符合信息化教学要求,又具备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价值。 经格评议,徐慧芳的《文创产品开发的典型范式》、杜晓青的《传统纹样-几何纹在发簪上的应用》、张念晨的《界面浮动动效》3项作品斩获一等奖;瞿侨利、王晨蕾等6名教师的作品获二等奖;郭亚竹、郑炼夷等9名教师的作品获三等奖。获奖作品涵盖艺术设计、学前教育、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艺术工程系多元的教学特色与扎实的教研水平。

数字赋能,助力“金师”提质增效
此次“数字人微课”教学比武是艺术工程系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和“五金”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展示风采的平台,更有效激发了教师运用AI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下一步,系部将梳理获奖作品的优秀经验与创新亮点,打造校级在线教学资源库,推动数字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持续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育人理念,为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 上一篇:武汉东湖学院与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召开专升本联合培养专业建设座谈会
>> 下一篇:没有了